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这是继习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之后,我国推进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引领全球文明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以多元文明平等共存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的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全球文明倡议的践行离不开各国人民对这一倡议的认可和一起努力,而有效的传播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首先要思考全球文明倡议的传播战略。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来看,全球文明倡议的传播不能停留在国际传播层面,而是要提升到文明传播层面来思考。
所谓文明传播,是指作为人类社会最大区分单位的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传播活动,即世界诸文明之间文化信息的扩散、交流、冲突、借鉴、融合等传播活动。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史演进的主要的因素。之所以要从文明传播的层面思考全球文明倡议的传播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从世界文明史来看,在人类历史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文明传播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全球文明倡议的内容和价值,只有通过文明传播才能更充分地展现并实现。
就前者而言,作为人类文明交流演进的基本机制,文明传播贯穿于人类历史,并不断推进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东两河流域各种文明的交替冲突,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开展的文明交流,古希腊对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成果的借鉴,阿拉伯文明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成果的保存和对东方文明西传的推动,1617世纪东西文明交流等,都是人类文明史上重大的文明传播活动。1500年以来西方文明对全球的霸权式输出,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明传播事件。这些传播活动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面向所有文明的倡议,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传播史上的重大事件。因此,只有从文明传播的层面思考,才能深刻理解其价值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就后者而言,全球文明倡议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文明传播要素,可以有效推动相关文明传播活动的开展。一是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承认各国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独特性,强调在国际交流中应尊重各文明的特点和价值观。二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追求的目标。三是对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视,不仅关注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还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是对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倡导,通过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误解与偏见,从而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与互鉴。正因为这一些要素的存在,全球文明倡议不仅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提供了框架,也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人类社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公共产品,其内容的先进性、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对全球其他文明长期开展霸权式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在全世界内广泛传播,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文明传播格局。这种局面给全球文明倡议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最核心的挑战有两点,一是西方在文明传播中的话语霸权,二是西方文明系统成熟的文明传播模式,其中西方文明的话语霸权更是核心中的核心。西方文明的话语霸权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强势输出的产物。就其内容而言,是由一元文明观、西方中心历史叙事、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和经验基础上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三位一体所构成的。
一元文明观在西方文明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具有引领和基础性地位。文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它的出现本身就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产物。依据一元文明观,西方文明被认为是唯一真正的文明,西方的标准就是普遍的文明标准,只有全盘学习和接受西方的标准、规范,才有机会进入文明的行列。虽然后来有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多元文明观,但在这种所谓的多元文明观中,西方依然处于文明的最高阶,人类的未来只能终结于西方文明的“自由民主”制度。一元文明观不仅为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全球殖民和霸权式输出提供了合法性论证,而且为西方文明的历史叙事和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西方中心历史叙事,是西方文明话语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以历史论证“反哺”了一元文明观,而且为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和背景预设,在西方话语霸权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谓西方中心历史叙事,就是指在对人类文明史的叙述中,西方文明将自己置于文明史的中心与引领地位,不仅将自身的发展历史视为人类文明史的典范,更是通过“传统现代”线性史观,把西方塑造为现代文明的开创者和历史终结的最后形态,以至于其他文明都不得不在这套叙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以此为中心构建自己的历史叙事。客观回溯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历史叙事无疑是漏洞百出的。
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西方文明建立话语霸权的利刃。现代社会科学是在19世纪的西方文明世界中形成的,它的形成实质上是西方一元文明观和西方中心历史叙事的延伸和强化。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这套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立在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跃进的转型过程中,虽然具有某种普遍性,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其主要建立在西方地方性经验和价值基础上的缺陷。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本来是特定时空的产物,一旦被确定为社会科学之后,就被抽取了最关键的时空观念,包装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规律,通过学术体制和教育体制,深刻地影响了全人类的认知。它比一元文明观和西方中心历史叙事更具迷惑性、更有传播锐力。
以西方为中心的一元文明观、历史叙事和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从不同层面建构了西方的话语体系,它们相互发力,推动了西方文明在全球的传播。而其成功的传播,又反过来有效塑造了西方文明的话语霸权。这套具有霸权地位的话语体系与全球文明倡议的价值和追求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是传播全球文明倡议必须回应的挑战。
相比于西方话语霸权造成的困难,西方成熟的文明传播模式及其长期运作、持续不断的发展,无疑也是传播全球文明倡议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从文明史的长时段视角看,西方文明传播依靠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文明传播的“帝国模式”。依靠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优势,西方文明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中持续处于霸权式输出的地位,主导着世界文明的传播,不仅前所未有地影响了全球其他文明,而且形成了丰富、复杂、全面且一直更新、变革的文明传播手段。直到现在,西方文明在传播战略的制定、传播手段的选择、传播媒介的运用、传播技术的创新等多方面,依然处于领头羊,这也给全球文明倡议的传播造成了挑战。
全球文明倡议的文明传播机制建设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但第一步是要回应的,无疑是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成熟的文明传播模式所带来的挑战。构建全球文明倡议的文明传播机制,其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从文明观、历史叙事和社会科学三个方面着手,构建能够冲破西方话语霸权束缚的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
在全球积极倡导和传播多元文明观。一元文明观是西方在近代以来建构话语霸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冲破西方话语的束缚,在全球广泛传播全球文明倡议,首先要积极倡导和广泛传播多元文明观。从其内容来看,多元文明观尊重世界不同文明,强调要“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致力于突破数百年来西方制造并广泛宣扬的一元文明观和文明优越论,倡导各文明平等共存、对话互鉴、一起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多元文明观不仅为避免一元文明观所带来的文明冲突的危险指明了道路,而且为全球文明一起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其说服力和吸引力会日益展现,是我们突破西方话语霸权、构建中国自主话语体系的基石。
从文明对话的世界史观出发建构历史叙事。几百年来,西方中心历史叙事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认知。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代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明观和历史观。与之相适应,作为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中国必须突破西方主导的历史叙事,从文明对话的新世界史观,即真正以文明平等的心态,秉持文明交流互鉴、交替演进的长时段历史观叙述历史,将世界各文明置于世界史合适的位置予以讲述和评价,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将世界其他文明作为西方文明发展的附庸。很显然,在这样的历史叙事下,世界的未来绝不是西方文明主导的历史终结,而是多元文明和谐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立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文明观和历史观的表达,它由于被赋予了科学的称号,因而更具有影响力。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文明观和历史观的表达,因此传播全球文明倡议,内在地要建立中国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不能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就不能彻底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霸权垄断,也就难以真正传播好全球文明倡议。需要说明的是,从多元文明观的立场出发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既不是全然抛弃现有社会科学体系、另起炉灶,也不能满足于在西方概念前面加上“中国特色”,更不是重新再回到传统中国的知识体系,而是要构建与全球文明倡议精神相匹配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相比于西方知识体系而言,这样的知识体系是对人类文明实践更广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不但体现中国的自主性,而且客观地对待世界各文明的历史和实践经验。
除话语体系的建设外,全球文明倡议的传播还面临着西方文明成熟的传播模式长时间运行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寻找能够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的传播模式。与西方文明选择的“帝国模式”相比,当代中国选择的文明传播模式可以称之为“文明对话模式”。这一模式既符合中国的文明观,也符合全球文明倡议的价值追求。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实践,真正建成一个成熟的“文明对话模式”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展文明对话的诚意,也提出了开展文明对话的重要原则。这既为推动“文明对话模式”这一崭新的文明传播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原则性指导,也能反过来有效地传播全球文明倡议。虽然我们从根本上反对西方国家在文明传播中采取的“帝国模式”,但对于其在长时间运行中形成的传播艺术、传播技巧要汲取经验,不断探索文明传播的新方法,推进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广泛而深入传播。最后需要非常强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是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背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成功也是全球文明倡议得以广泛深入传播和践行的根本保障。
(本文是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LLWXC102〉、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AMRC2019-1〉阶段性成果)
[1]中国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员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作者简介:白文刚,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洪丹丹,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