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启动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工作,就在当天,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
其实像日料店里的海鲜,都不让进口了,想吃也吃不到了;至于其他的地区或是国产海鲜,还不太好说。
毕竟全世界的海洋是连通的,核污染水排向大海后会四处扩散,全球海域最终都会受到波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相对来说,离污染源头越远、影响也会越弱一些。
有些朋友可能拿不准,暂时不吃海鲜,改吃河鲜了,这对淡水养殖算是个好消息。
国内淡水养殖企业的股价上周也是大涨一波,比如大湖股份涨了39.55%,国联水产涨了37.11%、百洋股份涨了26.46%。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个股,仅为示例参考,不作任何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据此买卖,请自担风险。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产生了大量的核污染水(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新注入的水、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
此前日本都是用巨型罐头储存核污水,先对付着再说,时间长了,存储罐容量即将达到上限,下一步该如何来解决,内部产生了分歧。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称,维护储水罐的成本过高,核电站也没有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不愿意继续修新罐头。
此前,日本政府专家组曾提出过其他5个方案:排入海洋、蒸汽排放、注入地层、电解释放、固化填埋。
当然,这些核污水不能直接排入海,还需要经过二次处理,降低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日本方面用的是ALPS(多核素处理设备),据说可以将核污水中的62种放射性元素降低至排放标准限值以下。
另外,日本计划分30年逐渐释放100多万吨污水,以为这样不会对环境有太大影响,但在此前处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已很多。
而这次争议的关键点在于,ALPS技术难以净化其中的放射性元素「氚」,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尽管日本方面曾表示,会通过海水稀释的方式降低「氚」浓度,再排入海中,可是潜在危害仍然存在。
哪怕核污水中的「氚」浓度很低了,也会进入鱼类和海洋生物体内,经过不断地「大鱼吃小鱼」(生物富集),会让放射性元素浓缩,人类食用海产品就间接地摄取了放射性元素,日积月累可能也会超过安全剂量。
总之,目前学术界对日本排污入海带来的后果还有没有定论,对人体健康具体产生什么影响,也要过几十年后才能知道。
但比较确定的是,海水水产会受到很大冲击,毕竟大部分人不会用自己的健康去冒险赌一把,海鲜能少吃就少吃一点,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消费需求,会转移到河鲜。
从2010-2022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从5373万吨增长到6868.7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在2.1%左右,整体产量是小幅增长的。
水产品能更加进一步分为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其中淡水产品的产量年复合增速为2.3%,略高于海水产品的产量增速1.8%。
而从比例来看,淡水产品产量占比为49.5%,略低于海产品的产量占比50.5%。两者基本平分秋色。
2016-2021年,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比例一直大于捕捞,且有一直上升的趋势。
根据2022年数据,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占比为48%,海水养殖占比为33%。
淡水养殖比例快要接近一半,而且大部分用于国内的消费需求(基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大品类的自给自足),因此不夸张地说,淡水养殖几乎占据了国内水产界的半壁江山。
淡水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
中游是水产品养殖。淡水的水产品主要有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鳊鱼等),虾类(罗氏沼虾等),河蟹、藻类等水产经济动植物。
下游最重要的包含对各种水产品的加工,包括粗加工(制成冷冻水产品以及腌制食品)和精加工(进一步制成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和罐头食品等)。
比如大湖股份(国内最大的淡水养殖企业)、国联水产(国内最大的对虾企业)属于中游,百洋股份的业务分布在上游和下游(主营饲料及饲料原料业务、水产食品加工等)。
从中长期看,淡水水产多少会对海水水产有一定消费替代,对淡水养殖行业也是利好。
我看了下这一些企业近年的业绩都不太好,像大湖股份、国联水产去年还是亏损的。
最近的大涨主要是建立在日本排污入海的热度上,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而投资者看好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同样是需要时间转化的。
所以,现在的股价涨得越高,越有可能在透支将来的业绩,因此在股价高位买入,承担的风险会比较大。
比如大湖股份,水产品收入只占到一半左右,还有一半来自于医疗服务、白酒、药品等。
还有部分水产养殖企业,既有销售淡水类产品也有海产品,所以不能简单地光看名字,还需要具体了解一下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可查询上市公司财报中的「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如果公司的主业不够聚焦,即便行业今后有较大发展空间,对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也很有限。
不过这次事件之后,未来部分上市公司可能会调整经营策略,将重心放到淡水养殖方面。
另外,水产养殖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也没有相应的指数基金,期待行业未来逐步发展,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能有相应的指数基金问世,咱们投资者也能更方便地参与进来。
投资并不是比拼谁的反应速度快,而是取决于你平时有没有做足功课。积累到足够的专业相关知识,不断保持学习的状态,总有一天你可以抓住属于自身个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