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财富网,中国重工于2022年8月27日披露中报,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9.35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实现归母净利润-5.87亿元,上年同期为1.6亿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
营业收入及经营成本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49.35亿元,同比下降7.82%;经营成本141.06亿元,同比下降5.73%;毛利率5.55%,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受船舶产品建造节点不均匀分布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及成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大上涨、配套设备价格高企、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严重挤压了船舶建造产品的合同毛利,公司本期毛利率同比出现下降。
1.2022年上半年,在全球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国际油价不断攀高等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所在的船舶工业面临考验。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状况平稳,产品建造有序开展。受船舶产品建造节点不均匀分布影响,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82%。
2.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7亿元,上年同期为1.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03亿元,上年同期为-0.04亿元。公司2022年上半年出现经营亏损,主要系报告期:①受船舶产品建造节点不均匀分布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分摊至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较高;②能源、原材料价格大面积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企,公司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盈利空间遭到压缩;③国内外疫情多点频发,进口货物压港、配套物资供应不足、人员流动不畅等,对公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以及生产节点造成较大影响,增加了产品建造成本;④按照整体规划,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已于报告期内完成整体搬迁,生产线设备相继调试、投产,短期内对生产衔接及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导致阶段性亏损。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24亿元,上年同期为-25.26亿元,主要系报告期:①受产品付款节点不均匀分布影响,产品回款同比下降;②公司开展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前期承接订单陆续开始生产准备,采购支出同比增幅较大。
(1)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主要系报告期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及劳动力价格高企带来的综合成本上涨,以及疫情多点频发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以及生产节点等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严重压缩了公司各板块产品的毛利空间。
(2)报告期内,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板块业务收入24.24亿元,同比下降33.33%,毛利率为1.83%,较上年同期减少1.83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受产品建造节点的不均匀分布影响,达到收入确认节点的产品较少,分摊至产品的制造费用较高。
(3)报告期内,海洋运输装备板块业务收入45.32亿元,同比下降25.35%,毛利率为-10.87%,较上年同期减少9.71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①受产品建造及交付节点的不均匀分布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②公司本期交付的船舶产品前期生产准备时钢材价格持续处于阶段性高位,加之疫情大规模反复、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劳动力紧缺且价格高企,导致部分船舶产品建造周期延长,大幅增加了船舶产品建造成本。
(4)报告期内,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板块业务收入13.98亿元,同比增长40.70%,毛利率为15.57%,较上年同期减少1.03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下属子公司加装洗涤塔、脱硫装置等高毛利船舶修理业务比重有所下降。
(5)报告期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板块业务收入33.84亿元,同比增长21.44%,毛利率为8.86%,较上年同期减少3.14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①下属子公司长征重工的铁路货车、武汉重工的柴油机零部件及轴舵系产品实现的收入同比增幅较大;②能源、原材料价格等综合成本上涨,毛利率同比下降。
(6)报告期内,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板块业务收入27.23亿元,同比增长18.88%,毛利率为19.98%,较上年同期减少2.5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深挖市场潜力,加强科技攻关,强化产品创新,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节能环保、风电、核能、光热等新能源装备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2年上半年,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全世界疫情反复等风险因素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国际投资和贸易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全球航运市场仍保持相对高位,但受去年高基数因素影响,全球新造船市场仍较2021年出现明显回落。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球共计成交新造船订单4,0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2%。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以LNG船为代表的绿色船型成交量大幅增长。
我国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增”,国际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2,2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1.3%;造船完工量1,8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2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6%;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分别达51%、45.2%和47.8%。受国内外疫情频发造成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国际原材料市场波动、劳动力及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造船企业综合成本大幅上涨,盈利空间遭到压缩。
公司始终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履行强军首责,聚焦主业实业,结合造船市场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奋力抢抓民船市场新机遇。同时,面对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及劳动力价格高企带来的综合成本上涨,以及疫情多点频发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以及生产节点等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加大产业链供应链管控力度,强化成本管控,积极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着重完成以下工作:一是聚力兴装强军。坚决履行好强军首责,全力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克服疫情影响,切实加强军工项目管理,确保各项装备研制任务按期优质完成,军工科研生产重要节点扎实推进。二是紧跟船舶市场发展趋势优化接单结构。抢抓新造船市场机遇,实现民船新接订单185.21亿元,同比增长2.9%;同时,紧密把握新一轮造船周期中呈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优化接单结构,提升中高端船型市场份额,围绕碳减排进程积极布局绿色、低碳船舶及相关配套产品,并有序推进经营接单及生产。三是稳步推进民船生产运营。全力以赴促生产、抓节点、保交付,紧盯计划执行,加强关键周期管理,确保重点民品项目顺利推进。四是不断强化管理。面对综合成本上升等坏因,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提质增效和“成本工程”,强化成本管控和风险防控,细化具体方案措施,加强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五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前瞻布局,抓住战略机遇,增强高端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船舶绿色智能转型,推动船型升级换代,积极做好产品储备。
公司承担着我国航空母舰、各型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各类海洋防务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拥有先进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承担军工任务,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公司各项军工任务高质量有序推动,重大装备、重大项目按期优质完成,军贸市场稳步拓展。报告期内,武船重工建造的海巡06轮交付列编,成为驻守中国台湾海峡的最大海事巡航救援船。
海洋开发装备领域,公司是世界海洋开发装备主要供应商,形成了满足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拥有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特种工程船、自升式辅助平台等适用于海洋发展各个阶段的装备类别。2022年上半年,油价波动上行,海工装备需求回暖,公司合理安排各项生产计划,按节点推进各个项目。报告期内,大船重工建造的Bacalhau浮式生产储卸油船船体及生活楼项目顺利实现出坞,是世界上首个应用挪威船级社最新规范设计的超大型海工项目;北海造船与嘉年华邮轮、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签订120000吨举力浮船坞和93500吨举力浮船坞建造合同,交付后将成为西半球最大的浮船坞和世界最大级浮船坞之一,可满足世界上最大豪华邮轮的坞要求。
公司旗下拥有大船重工、武船重工、北海造船等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造船企业,业务覆盖整个船舶造修产业链,形成了VLCC、万箱级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新能源运输船等多个优势船型,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换代,研制升级多种类型船舶。
2022上半年,新造船市场同比出现回落,公司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在上半年全行业新接订单同比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实现海洋运输装备板块新接订单185.21亿元,同比增长2.9%;手持订单同比增长38.07%,亦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开发节能环保型“绿色船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船型的经营接单,提升绿色低碳船型及中高端船型占比。
报告期内,大船重工获得多艘绿色船舶建造合同,其中:与招商轮船(601872)签订2+2艘17.5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建造合同,实现大型LNG船首单承接;集装箱船领域,获得6艘采用“氨燃料预留”方案的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可显著提升船舶综合经济性能,有效降低船舶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集装箱船;成功承接希腊船东2+2艘7100TEU集装箱船新造项目,持续巩固中型集装箱船领域优势地位。此外,北海造船获得4艘氨燃料预留21万吨散货船,该型船未来可配置2个3000立方米氨燃料储罐,实现全航程“零碳”运行;武船重工获得2艘7200载重吨不锈钢化学品船订单,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化学品船顶尖水平。完工交付方面,全力做好生产策划,强化组织管理,统筹协调资源,全方位努力确保在建项目优质完成。报告期内,大船重工建造的30万吨VLCC“凯勇”轮顺利交付,安全环保性能卓越,满足EEDI和EEXI等多种最新国际排放要求;大船重工为马士基建造的11.5万吨原油/成品油船顺利交付,是集节能、环保、载货等优良性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成品油船;北海造船交付2艘32.5万吨超大型矿砂船,在绿色、环保、节能和安全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北海造船建造的21万吨散货船“山东和平”轮顺利交付,在航速、油耗等综合性能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获得英国劳氏船级社、中国船级社特别授予的“ECO绿色船舶”附加标志证书;武船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2000吨级集散两用新能源运输船“东兴100”顺利交付并运营,具有开航启动快、零排放、噪声小等特点,且运营成本仅为同吨级柴油货船的五分之一。
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深海装备制造企业。作为深海装备制造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公司以服务国家深海战略为使命,不断提升深远海装备研发制造和维护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发展深海装备产业,加快推进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努力担当起服务国家深海战略的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抓住海洋战略实施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开拓水下作业装备、深海渔业装备,稳步推进深海养殖项目。北海造船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船舶修理改装领域,公司修船实力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2022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反复给船舶修理改装带来的影响,公司加强与船东、船检沟通合作,通过技术改进、提高劳动效率等多种手段,持续提升修船效能,修船业务稳中有进。报告期内,山船重工成功开发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多家新客户,获得12艘集装箱船修理任务;北海造船修船订单保持平稳,完成了多种船型的洗涤塔安装、压载舱特涂、常规坞修等工程项目,并完成了达飞、马士基和赫伯罗特等知名船东的船舶改装项目,修船生产保持高负荷运转。此外,公司始终秉承绿色环保修船理念,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施工工艺,采用爬壁机器人等手段,提升绿色修船水平。
船舶配套领域,公司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品类多,产品研制能力国内领先。大型船用螺旋桨、船用主轴、大型船用增压器等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前列,旗下有大连船推、重庆红江、江增重工、武汉重工等多家核心配套单位。报告期内,公司船舶配套订单承接、新产品研制均取得新进展。大连船推批量承接34船套7000TEU螺旋桨订单以及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螺旋桨合同;重庆红江在低速机国产喷嘴主机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多型号全球及国内首台产品实现交付;江增重工启动大缸径低速机增压器研发工作,CTA140增压器签订首个正式供货商务合同,蒸汽压缩机进入批量承接和生产模式,管道增压业务承接国内该行业迄今为止单机流量最大项目;
武汉重工全面提升中高速柴油机曲轴批生产能力,低速机曲轴加工周期明显缩短,加工效率居国内第一,上半年曲轴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机电装备领域,公司产品涵盖石油石化等能源装备、交通装备及工程、水工装备等,产品涉及领域广,在部分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地位。2022年上半年,国内基建行业发展较平稳,公司抓住机遇开拓新项目,深度发掘市场,生产经营形势保持平稳发展。报告期内,长征重工中标国家铁路集团公司C70E(H)型通用敞车采购项目,获得1100辆通用敞车订单;平阳重工承担的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高可靠智能化液压支架及其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技术成果在国内煤机综采设备生产领域实现了突破应用,成功中标超大采高液压支架项目;武汉重工成功拓展高端P92高合金钢管、核电锻件、模具钢、高端钎杆及热模锻压机成套装备等市场。
公司主要产品主要有船舶压载水系统,供气系统,风电、光热、核能等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设备及工程、智能装备等。公司深挖市场潜力,强化产品创新,开拓细分领域,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对公司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船舶压载水系统、节能环保设备、供气系统等领域发展势头良好。青岛双瑞在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领域发展势头稳健,在全球中大型船舶市场占有率达33%、综合市场占有率达20%。节能环保设备领域,青岛双瑞获得多套船舶废气脱硝系统及船舶废气脱硫系统订单,其中,已与韩国主机制造商STX重工签订两批共计18+8船套船舶废气脱硝系统(SCR)订单,为该项自主研发设备首次进入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制造的船舶废气脱硝设备在海外市场实现零的突破。供气系统方面,青岛双瑞成功攻克船用LNG供气系统(FGSS)多项核心技术,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LNG供气系统,产品设计、生产、交付能力跻身国际一流水平,并已成功获得多船套批量订单;青岛双瑞自主开发的船用甲醇燃料供应系统(LFSS)获得多家船级社的原理性认可(AIP)证书,在国内尚属首家,标志着该系统已完全具备实船应用条件;青岛双瑞成功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氨燃料供给系统(AFSS)全球首获LR及CCS船级社原理性认可(AIP)证书,在船舶清洁能源供给系统领域实现又一项重大突破。
新能源装备领域,青岛双瑞成功中标田湾核电站蒸汽供能海水淡化和除盐水项目,为国内核电领域迄今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七所控股成功进入主驱电机定子滴漆机装备制造市场,实现了新能源装备制造新突破;长征重工大型自由锻件铰链梁产品的成功开发和生产销售,有效弥补了风电主轴商品市场空缺。